理论学习

社区首页 首页 > 思政园地 > 理论学习 > 正文

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

发布于: 2019-06-04 11:02:50    来源:

来源:求是 作者:中共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虽然一季度开局良好,但经济平稳运行态势还需进一步巩固。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应该怎么看?中央采取了哪些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在中美经贸摩擦等外部因素干扰下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更好地领会中央决策部署的总体思路,坚定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信心。

一、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国内外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今年一季度,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减弱的背景下,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并好于预期,在全社会乃至全球引起广泛而积极反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调低世界经济增长预期的同时调高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总的看,随着新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大规模减税降费等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支持经济企稳向好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正在逐步显现。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循环逐步改善。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前4个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0%,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59万人,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汇率保持均衡稳定。与此同时,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有所增强,优质增量供给进一步增加,产销实现顺畅对接。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5.9%,与历史同期相比,为2013年以来的次高点;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增多,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09.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41.85万亿元,同比增长13.5%。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发展空间持续拓展。随着支持创新创业创造的相关政策举措持续发力,新动能正在加快成长,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8%、6.7%,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3个、0.2个百分点;前4个月,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11.4%和15.5%,均快于整体投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不断显现,前4个月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4.9%,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12.4个百分点。同时,各地区各部门更加注重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挖掘潜力,精准脱贫迈出坚实步伐,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质量稳步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有力推进,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稳步推进,重点领域风险有序缓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有序推进,政策精准性和工作实效性不断增强。近两年来,同业、理财和表外等领域的高风险资产规模大幅缩减,影子银行融资活动得到有序抑制,4月末,委托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0.9%;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处置稳妥有序;股市、债市、汇市等风险有序缓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开展中美经贸磋商,着力管控中美经贸摩擦不利影响,扎实办好自己的事,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取得积极成效。前4个月,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总值增长4.3%,其中出口增长5.7%;以美元计价的实际使用外资额增长3.5%。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微观活力不断释放。随着近年来“放管服”改革等一系列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制约微观主体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正在陆续打通。今年又出台了《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实施方案(试行)》,新取消下放31项行政许可事项,企业注销流程、手续大幅压减,涉企政策听取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制度建立,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制度规则发布实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深入开展与相关国家的产能投资合作,稳步推进第三方市场合作,颁布《外商投资法》,继续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随着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深入推进,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将进一步激发释放。前4个月,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达到1.86万户。

企业信心有所增强,市场预期稳步改善。随着支持民营经济、大幅减税降费、逆周期调节等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市场信心得到有效提振。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连续位于56%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3%,连续4个月位于54%以上,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持续保持在60%以上。一季度,反映消费预期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124.6,比上年四季度提高3.2个点。

在当前世界贸易不确定性增加、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持续放缓的背景下,上述良好成绩来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一批有效有力的改革开放政策,确保了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二、解决当前经济难题中国有办法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结构性、体制性的。从国际看,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减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都下调了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世贸组织发布的一季度全球贸易景气指数创2010年3月份以来新低。同时,美国升级对华贸易摩擦,加大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力度,对我国出口和经济预期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从国内看,结构调整阵痛、要素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大等老问题尚未得到有效化解,一些新问题又有所凸显。尽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正在加快见效,但也有一些领域一些地方政策传导存在时滞,政策效果尚不够明显,一些企业面临成本高企与产品价格低迷的双重挤压,前4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4%。此外,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受到一些制约,地区经济分化等问题也需密切关注。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中央已明确了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形成了系统的解决方案。

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这要求我们既要稳扎稳打,又要勇于进取,通过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的新进展巩固经济社会稳定大局。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6.5%,在中国经济规模已经很大的情况下,这个目标并不低。更为重要的是,实现这一增长目标,我们不是靠强刺激,而是强调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就业稳定、环境改善的增长。为此,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一方面保持宏观政策稳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结构性政策,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巩固和发展经济平稳运行态势趋势,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勇于进取,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勇于进取,在改革开放、结构调整等关键领域勇于进取,加快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

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也是克服当前一系列经济问题和困难的根本之道。目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初步构建,关键是全面抓好落实,为此需要做到“五个强化”:强化指标导向,兼顾宏观和微观,涵盖总量、增量、结构等多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对各项工作的“指挥棒”作用;强化政策护航,以提高发展质量、改善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增强可持续性为导向,形成各方面政策协同配合、良性互动的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强化标准引领,加快建立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强化统计监测,全面准确反映高质量发展情况;强化评价考核,进一步完善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激励引导各级政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下硬功夫。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这几年的实践证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治本之策。继续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仍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注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稳需求。重点是细化“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落实举措: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产业链水平,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以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为重点。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壮大,尤其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国内市场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今后,我们需要更多地眼睛向内,坚持办好自己的事,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人口规模接近14亿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我国市场具有增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持续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鲜明特点。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不断为国内市场发展拓展空间,新的市场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因此,我们要以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为重点,努力满足最终需求,积极拓展消费新增长点,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能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聚焦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有效投资,加大重大技术装备补短板力度,大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我们在推动改革开放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方面还有很多事要做,比如: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深化“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落实竞争中性原则,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在继续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同时,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创业创造,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不断增强创造力和竞争力。

以抓住用好新机遇为依托。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仍然是世界发展大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兴起,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需要像我国这样的巨大市场的支撑和消化能力,各国都希望在我国寻找更多发展机遇。但把握新机遇不是顺水推舟,而是逆水行舟、滚石上山。为此,必须坚持辩证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坚持底线思维,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抓住用好新机遇,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更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

三、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中国有“实招”

就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来看,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还需要不断巩固和强化。受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困难和挑战可能更加凸显,但我国经济发展有巨大潜力和强大韧性,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我们需要在既定的总体思路下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多出“实招”,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发展潜力。具体而言,需要用好八个“实招”。

加快宏观调控政策举措落地见效。政策需要协调配合。只有灵活运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工具,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增强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宏观政策方面,重点是立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逆周期调节,稳定市场预期。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落实兑现好大规模减税降费等举措;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结构性政策方面,重点是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社会政策方面,重点是强化兜底保障功能,落实完善就业优先政策,着力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实施好上述几方面调控政策,将确保经济运行在稳定可预期的环境中,并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增强企业活力和产业竞争力。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实体经济发展好不好,要看企业活力强不强、产业在国际上有没有竞争力,其中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关键。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央已确定实施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引导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处置“僵尸企业”;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继续降低涉企收费,持续提升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盈利水平;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落实好以上政策举措,将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提振发展信心,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产业竞争力。

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重点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创造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具体的部署和举措包括:聚焦战略性、引领性、重大基础共性需求,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多自主权;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发挥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等等。要通过推动这些政策举措的落地落实,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我国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今后潜力更大,这是支撑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当前来看,重点是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高质量的供给创造新的市场需求,通过提升有效需求增强中长期供给能力。具体的政策举措包括:做强做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多措并举促进居民增收,多渠道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精心谋划和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短板弱项,进一步释放不平衡发展所蕴藏的巨大势能。在当前中美经贸摩擦前景不明的特殊背景下,实施上述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政策举措,将为我们克服外部干扰、促进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立下“定海神针”。

打好三大攻坚战重点战役。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去年以来,三大攻坚战行动方案相继出台实施,下一步应继续按照既定部署,尽锐出战,确保取得重要进展。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方面,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稳妥处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控输入性风险;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以关键制度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打好脱贫攻坚战方面,把扶贫工作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最后堡垒,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等重点工作加大力度,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明显减少,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确保打好三大攻坚战取得实效,将使我国经济发展更稳健、更均衡、更可持续,为发展迈向更高质量提供更强保障和支撑。

优化城乡区域发展格局。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增强协调性才能使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较突出,处理不好,“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明显。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中央的决策部署包括: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在疏解好北京非首都功能,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在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和人员往来便利化;升级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国家战略,制定实施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优化东中西部产业布局,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落实和完善促进东北全面振兴、东部率先发展的改革创新举措,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制定实施西部开发开放新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好上述决策部署,将使中国经济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积极稳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需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特别是要抓好各项改革举措的协同配套、同向共进,把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全面扩大开放方面,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落实好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各项成果,促进外贸稳中提质,严格实施《外商投资法》,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新布局一批自贸试验区,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以开放倒逼改革的成功经验,紧紧围绕应对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倒逼深化改革,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不竭动力。

着力解决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解决好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正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当前要着力做好各项重点任务:稳定市场供应及市场价格,扎实做好能源保供工作;推进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等等。民生无小事。着力解决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将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同时,扩大我国国内市场,促进细分领域的生产和供给,助力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

发展前进从无坦途,攻坚克难方显珍贵。处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化,我国经济都能在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