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社区首页 首页 > 思政园地 > 理论学习 > 正文

大历史观下的中共党史研究

发布于: 2021-07-07 14:58: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以大历史观科学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共党史,就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内,在多种学科的交融间,客观而深入地认识与评析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领导,综合考察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的历史活动,即长时段、宽视野、跨学科地全景式研究中共党史。

在更纵深的维度中把握党的历史地位。众所周知,历史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时代演变过程,具有连续性,短时间的研究很难总结整体性规律、展现大历史脉络。因此,应坚持长时段纵深研究,把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同历史的逻辑发展联系起来,把历史看作是一个整体和过程去考量。具体来说,就是把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历史中去考察,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清楚认识到党史其实就是救国、兴国、强国的历史。在大历史观的指导下,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上溯中华民族史、人类文明发展史,在这样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宏阔视野下,才能“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才能立足于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正确把握党的历史地位。只有树立纵深而广阔的大历史观,坚持长时段研究,才能在高质量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将这极不平凡的一百年看得更清、追得更远、思得更明、悟得更透,也才能从灵魂深处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汲取百年伟大历程中的丰厚营养。

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比较世界变局的趋向。今天,国际体系加速演变、深刻调整,“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中国是世界之中的中国,世界是中国在场的世界。这就要求党史研究既要立足中国实践,又要放眼国际动向,把握世界之势,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宏大视野中,提出中国方案,讲好中国故事。

首先,在学术视野上,视域宏阔、眼界长远,统揽中共党史学的各类问题。面对纷繁复杂、林林总总的诸多党史问题,单一封闭的学术渠道显然无法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回答,想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逐一击破,不仅不能成功,反而可能迷失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材料中,陷入对历史偶然细节的无穷枚举,错失对历史必然规律的深刻洞察。因此,中共党史研究必须明确自身的学术视野,要注重运用宏观视野分析看待历史,全面系统地洞察把握历史演变规律,科学指导发展实践。

其次,坚持内外结合,在人类文明史或世界发展史的视野下认识中共党史。不但要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比较,同发展中国家比较,也要同发达国家比较,比较不同的发展道路及其成效;不但要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历史进程中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而且还要在世界文明发展史、文明与制度的多样性演进与比较中看清中国历史。只有在比较中,中共党史才能更清晰地呈现并给人启发。

在更多元的学科中探寻党的成功密码。一方面,中共党史内涵丰富,外延广博。研究党史应当展现其多面性,放在历史长河中审视、放在时代大潮中把握、放在全球风云中对比,凸显党史学科的主流。比如,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另一方面,还要做到学科交融。百年党史所蕴含的不单是时空交织的历史画卷,其中所包含的道路探索、理论精髓、制度优势、发展模式等,皆需要我们通过众多学科的合力,方能读懂并解释。恰如毛泽东同志当年所建议的,“要懂得一点历史,不仅中国史、世界史,分门别类的政治史、经济史、小说史也要懂一点”。

无论是开展中共党史自身多学科多面向研究,还是跨学科研究,我们必须树立大历史观,抓住“党史姓党”这一“本位观”与“主位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善于把握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在浩如烟海的历史细节中去伪存真、拨云见日,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彰显百年党史的宏伟篇章。

总之,以大历史观深化中共党史研究,要做到长时段、宽视野、多学科研究的有机结合,坚持唯物史观,洞察世界变局,紧扣时代旋律。我们必须把握住历史机遇,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把正在做的事情放在百年党史中理解审视,放大干事创业的格局境界,探索创新作为的规律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落到实处,以昂扬姿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作者系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