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社区首页 首页 > 思政园地 > 理论学习 > 正文

系统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发布于: 2021-09-29 15:35:51    来源:新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既不同于西方经典现代性,也不同于苏式现代性,又不同于后现代性的一种独特的现代性类型——新现代性。深入把握这一新现代性类型,需要从现代化的诸多要素出发,全面系统地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

现代化目标。从政治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三个方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从一般现代性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包括:“社会变迁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以及从工业社会到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变,实现从传统性到现代性的社会建构。“国家发展目标”。从国内角度看,国家发展目标体现为“国家进步目标”,它由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公平程度、民众生活质量等一系列指标所构成。从国际角度看,国家发展目标体现为“国家地位目标”。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就是追赶和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世界先进水平。“人的发展目标”。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变革社会关系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不断破除人的依附性和物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人的独立性,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现代化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性质与未来走向。现代化制度不仅关涉社会性质、社会形态层面上的制度,而且还关涉现代性在制度层面上的表现形态。作为一种独特的现代性类型,现代性的制度化实际上指的是其在社会制度层面的“表现形态”,这是其一。其二,一种现代化道路能否成功,关键看是否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社会制度。中国式现代性的制度化具体表现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层面。其中,中国式现代性在经济层面的制度化,表现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它主要包括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三大内容。中国经济制度具有“混合型”特点,但是主导要素是社会主义要素,它们决定了中国经济现代性的基本性质。经济现代性制度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也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由此观之,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制度有两个参照系: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传统社会主义制度,其基本类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现代化过程。作为一种追赶型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过程具有“时空压缩”的特点,呈现跨越式发展的鲜明特征。从阶段划分看,1949年以来中国式现代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1949年到1977年的中国式现代化探索时期,该时期以工业化和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从1978年到2001年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时期,该时期以工业化和市场经济为主要特征;从2002年到2012年的中国式现代化加速发展时期,该时期以新型工业化和市场经济为主要特征;2012年以来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建设时期,这一时期以新“四化”和市场经济为主要特征。

现代化动力。从宏观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单一动力类型,而是综合动力类型;不是单纯内源或外源类型,而是包括了内外两个动力源,并且以内在动力为主。从中观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不同于西方以资本为主导的动力类型,也不同于苏联以国家权力为垄断的动力类型,而是资本—国家—人民三元协调的动力机制。中国式现代化承认和利用资本,充分发挥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动力机制作用;在“时空压缩”条件下,中国式现代化突出国家权力在集中力量和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构建有效国家能力,实行现代化追赶战略;人的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从微观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利用创新、竞争、国际交流等具体的动力要素。

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的发展类型或实践路径。现代化模式有不同角度的划分或归纳,比如,先发型与后发型、内生型与外源型、主动型与被动型、计划型与市场型,等等。从现代化要素的不同组合模式看,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也不同于苏联的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现代化战略。西方国家的战略路径是先完成经典现代化,再进行后工业现代化,中国与之不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选择同步进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两次现代性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协调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它遵循了“并联式现代性”的新逻辑,超越了“串联式现代性”的旧逻辑。

作为一种新现代性,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既具有现代性的一般属性,又具有特殊属性。我们可以通过与传统性、经典现代性、后工业现代性比较的方式,来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